={}
yi表示活度系数,一般y<1,a
是指其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有效浓度
I=
注意: 1、酸、碱可以是中性分子、阴离子或阳离子, .没有盐的概念。
2、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共轭酸碱对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如两性物质)。 3、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的酸性就越弱。
[PBE的书写方法]
(1).先选零水准(大量存在,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一般选择投料组分和水。
(2)将零水准得失质子后的产物分别写在等式的两端。 (3)有关浓度项前乘上得失质子数.
分布分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 用来表示,= 用途:求各种物质的平衡浓度 仅是pH和pKa的函数,与分析浓度c无关
总浓度c=分析浓度=初始浓度
对于给定弱酸,仅与pH有关 HA+A-=1
HA分布分数图的特征:pHpKa时,溶液中A-为主。
精确表达式:【】= (1)Kac>20Kw: 【】= (2)c\Ka>500:【】= (3)Kac>20Kw,c\Ka>500:【】=最简式
用Kb代替Ka,【OH-】代替【H+】 直接求出【OH-】,在求出【H+】 pH=14-pOH
pH的计算:pH=pKa+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缓冲容量:衡量缓冲溶液缓冲能力大小,用β表示共轭体系缓冲溶液的特点: .
(1) β∞c, c增大, β增大 (2) pH=pK_时,Pmax = 0.58c (3)缓冲范围: pH =pKa土1
指示剂理论变色范围 pH = pKIn士 1
指示剂理论变色点 pH = pKIn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指示变色越敏锐(混合指示剂) 注:实际与理论的变色范围有差别,深色比浅色灵敏
理论范围实际范围 (熟记) pKa 理论范围 实际范围(熟记)
●甲基橙 3.4 2.4-~4.4 3.1~4.4
●甲基红 5.1 4.1~6.1 4.4~6.2
●酚酞 9.1 8.1~10.1 8.0~10.0
●百里酚酞 10.0 9.0~11.0 9.4~10.6
滴定曲线:溶液pH随滴定分数(a)变化的曲线 指示剂选择: pHep与pHsp尽可能接近,以减小滴定误差。 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内。 突跃处于弱碱性,只能选酚酞作指示剂。 突跃处于弱酸性,选甲基橙或甲基红作指示剂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重点)
浓度: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H单位(.影响上限);Ka: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H单位(影响下限)
由于人眼对指示剂实际变色点的判断有士0.2个pH单位的误差,因此要求滴定突跃不得小于0.4个pH单位
一元弱酸准确滴定条件:
Ka
多元酸能分步滴定的条件(熟记) cKai≥10-8
Ka1/Ka2≥105
1) 混合碱中NaOH和Na2CO3的测定
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