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计数、测量、标号、排序
正整数
正分数
零
负整数
负分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注意:箭头所指的是正方向,表示该方向上所示的点代表的数字为正;单位长度必须均匀一致
1、概念: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其他都相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3、算数关系:①a=-b; ②a+b=0 (a,b互为相反数)
把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零的绝对值是零,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5、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6、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7、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⑴|a-b|表示的意义可理解为:a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到b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距离
⑵若出现的是|a+b|,可转为|a-(-b)|来理解:即为a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到-b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距离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送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为零
1、乘法交换律 a*b=b*a
2、乘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分配律 a*(b+c)=a*b+a*c
倒数: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是1,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于这个数的倒数
注:有理数的乘除法,学会把符号和数字分开,可以通过同正异负(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方法,先确定符号,再利用各数绝对值运算得结果。
求n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
1、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方是负数,偶次方是正数;
3、0的任何次方都是0。
正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数轴法: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作差法:差值与0作比较
子作商法:商值与1作比较
绝对值比较法:常用于负数之间比较大小
平方法(开平方法)
估算法:常用数的近似值
正数的正平方根和零的平方根
1、对于=y,已知x,求y,称为立方运算。x称为底数,y称为幂(x的3次幂或3次方)。
2、已知y,求x,称为开立方运算。y称为被开方数,x称为y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3、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运算。开立方运算是立方运算的逆运算。
a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
每个数都有且只有一个立方根
①正数的立方根为正数;②0的立方根是0;③负数的立方根为负数。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如果遇到括号,则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由数、表示数的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称代数式。
在代数式中用到乘号,若是数字与数字相乘,要用“×”,若是数字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简写做“”或者省略不写
代数式中的除的关系,一般按分数的写法来写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把带分数写成假分数
数字因数、字母因数排列时,要把数字因数写在前面
数字因数是1或-1时,1省略不写。如:1×ab写成ab;-1×ab写成-ab
几个字母因数排列时,要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书写
最后一步是加减运算的代数式,如要注明单位,那么必须用括号把整个式子括起来,后面再写单位。如:(2m+30)元不能写成2m+30元
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定义: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定义:由几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常数项也看作同类项
(1)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标准形式ax+b=c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数或式(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注:解方程时,表中有些变形步骤可能用不到,并且不一定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要根据方程的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适当进行简化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设元:合理设出未知数
(3)列方程: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并写出答案
和差倍分问题
路程=时间×速度
顺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劳力调配问题
找对配套两类物品的数量关系,建立分式配比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两人之间的年龄差不变;年龄增长一年是一岁,人人如此
改变形状不改变体积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旧率
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端点重合,进行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
若一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顶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角用符号:“∠”表示,读作“角”
通常的表示方法有:
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②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如α、β、γ)表示
③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角的顶点字母表示
用度、分、秒表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60' 1'=60" 1'=(1/60)° 1"=(1/60)' 1周角=360° 1平角=180°
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可以测量,可以比较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互为叫补角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时针每小时转30°,每分钟转0.5°
2、分针每小时转360°,每分钟转6°
用时针、分针走的时间分别乘以它们的速度,即得到它们各自转过的角度。
1、两条直线相交: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公共点叫做直线的交点。
2、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叫做垂足。
3、垂直的性质: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