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三皇五帝的传说、禅让制
夏:世袭制、《夏小正》
商:甲骨文、青铜器、内外服制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华夏认同
封建经济形成
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阶级没落奴隶主贵族小生产者
儒、墨、道、法
北击匈奴
南征越族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生活腐化、赋役沉重
“焚书坑儒”
楚汉之争
西汉建立(前202年)
“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统治
王莽篡权、西汉灭亡
赤眉、绿林起义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专权
黄巾军起义
东汉灭亡220年
史学
文学
医学
科技
魏
蜀
吴
短暂统一
前秦一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
士族专权
北齐
北周
宋、齐、梁、陈;江南开发
建立、统一、建设、灭亡
李渊建唐
“贞观之治”
武周统治
“开元盛世”
由盛转衰
集权削弱
打击唐朝统治
朱温废唐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越、南唐、后蜀、南汉、北汉等十个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隋朝:形成
唐朝:完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租调制
唐前期:租庸调制
唐中后期:两税法
儒、道、佛融合与发展
文学、书法、绘画、雕塑
农学、地理学、天文学、数学
佛学研讨
”丝绸之路“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分散各级机构权力
崇文抑武
宋辽澶渊之盟
宋夏庆历和议
军费
官俸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宋金和议
宋金对峙
南、北面官制
宫廷迁徙
蕃汉官制
猛安谋克制
”大定之治“
蒙古崛起,元朝统一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地方:行中书省
蒙古族、回回的形成
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市场繁荣
货币经济
海外贸易
高层门第观念变化
底层人身束缚减少
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金元时期的逆转
理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词
元曲
话本
书法
绘画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辽、金、西夏创制文字
畏兀儿体蒙古文
八思巴字
废除宰相
设立内阁
设司礼监
宣扬国威
抗倭战争
西方殖民者侵扰
瓦刺:征战
鞑靼:和议
因俗而治
设奴儿干都司
清朝攻掠
奏折制度
设军机处
兴文字狱
收台设府
《尼布楚条约》
设伊犁将军
直辖西藏
白莲教大起义
西方列强侵扰
农业发展
商业繁荣
手工业进步
陆王心学
李贽反传统
明末清初活跃局面批判君主专制
世俗化、平民化
古典艺术精粹
西学东渐
鸦片贸易
鸦片战争
英法
清政府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沙俄侵略新疆
法国进犯西南
资本输出加剧
划分势力范围
结果:失败
结果:失败
《辛丑条约》
失败
实无诚意
中华民国建立
推翻清王朝统治、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专制独裁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军阀割据
府院之争
维护共和
参加一战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背景
“德先生”
“赛先生”
作用
领导工人运动
推动国共合作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宁汉合流”
二次北伐
“东北易帜”
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红军长征
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战
长城抗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
中共通电
红军改编
发表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南京大屠杀
殖民统治
重庆大轰炸
践踏国际公法
强征随军性奴隶
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武汉会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根据地建设
《联合国宣言》
远征军入缅作战
开罗会议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
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
内战爆发、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北平合谈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1954年宪法
中共八大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文化大革命”
工业、农业、国防、外交、科教、文化等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九二共识”(1992年)
汪辜会议(1993年)
《反国家分裂法》(2005年)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2015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综合国力提升
国际影响力扩大
魏
蜀
吴
西晋
三国政权变化
俘获东突厥可汗
设安西都护府
灭亡突厥
设北庭都护府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