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基本情感和行为模式定义了我们的一生,在特定情形和场景会被激发,让人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思考
包含了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
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孩子会用自己的经验去调整基本行为,来应对生存策略,以后所有的行为都会围绕这个调整形成和发展,塑造出人格的雏形,形成同意、取悦、道歉和依赖的顺从型人格
表现得如同自己的父母,包括自父母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和对生活的评判标准
爱批评人
严厉
愤怒
我比你更心痛
我是为你好
而独立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
自主决定,不受父母或童年状态所控制
所有行为策略都是从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伤害
开大阀门,迅速发泄,表现为攻击性的暴力行为
调小阀门,采取轻柔而漫长的时间。撒泼耍赖和怄气都是属于这种
儿童状态,主要在体验过去的情绪而无法自拔,无法应对学习
父母状态,挑剔或教育别人,重复和坚持旧有的观念和价值观,不认为需要学习
父母和儿童状态都是处于表演状态,是条件反射式的选择了情绪和感受
成人状态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
人生的初期形成的三观,就是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之后会用同一视角看待一切事物,除非你想改变它
人生坐标确立后,就不停的确认和支持它,变成自证预言和必然结果,每个人的生活状态的根源是自己与他人共同玩的心理游戏,台本和角色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高情商能让人更趋自我成长和完善
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
管理情绪,能从负面情绪中重新振作
控制情绪,抑制冲动、延迟满足
共情能力,辨识他人感受
独立性:独特的才能、有自主权
共生性:自我接纳、求同存异接纳别人
书籍章节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