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史前时期
开始的分界线: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范围: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尤指西方发达国家发生工业革命之后)
人类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及开发产品以不断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的欲望是无限
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每种物品和资源都有多种用途
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被称为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之所以称其为机会成本,是因为它并不是生产这种产品所支出的实际成本,而是指为了生产这种产品而放弃了在其他各种产品生产上取得收益的机会,这其中取得最大收益的机会就是为生产这种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即成本。
它意指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厂商和政府)都充分理智,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符合始终如一的偏好原则。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是有效率的,但是市场经济机制并不完美
研究微观经济即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称为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社会经济或者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以及这些总的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经济学是既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如何配置、利用资源和开发产品,又研究政府如何调节经济的一门学问。
研究范围只局限于某一市场或某一经济单位的某种商品或某种经济活动,并假定这一商品市场或经济单位与其他商品市场或经济单位互不影响
单一市场:只关注一个市场,例如某种商品的市场或某种生产要素的市场。
假设其他市场不变:假设其他市场的价格和数量保持不变,即其他市场对所研究的市场没有影响。
在假定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多个市场:考虑所有市场,包括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等。
相互影响:假设市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个市场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整体均衡:寻找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即所有市场的供需都达到平衡。
问题: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而一般均衡分析的是所有市场。
答案:正确。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也就是说,这种分析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注重的是经济变量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最后结果。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它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这种分析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做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单地说,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就叫做经济模型。因此一个经济模型可用文字说明(叙述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表达(代数法),还可用几何图形表达(几何作图法)。
初级、中级、高级
原有经济学理论难以对现有的社会进行解释,呼唤新的经济理论解决问题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论战贯穿了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实践在发展,理论就会不断向前发展
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学习社会生产规律的部分,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