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的实质:因材施教
理论依据:马克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保教结合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幼儿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幼教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
物质基础
幼儿的健康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水平
体育关系国家未来,民族兴旺
前提和知识,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是灵魂统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
动力催化器
美育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各有价值,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不可比大小,不能平均分,不能齐头并进
培养全面素质
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
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体育的核心:增强体质
体育活动时关注:体弱,患病,正在服药,有心理障碍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是保证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重要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适宜环境和抗疾病能力的强弱是体质好坏的主要标志
外在的形态
完成活动的能力
适应能力和心理状态
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攀登、投掷、钻、爬、平衡
模仿操——模仿动作——有意识倾听
徒手操——基本动作——辨析式倾听
轻器械——舞蹈动作——理解倾听
体育活动
寄宿制3小时,户外2小时,户外体育|体育1小时
由易-难,由浅-深,由简单-复杂
经常
以兴趣为中心
种类多
因材施教
由……到……,顺序,自上而下,首尾
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
专门的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智力的核心:思维力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可操作的学习材料
幼儿智育:关注感知力的培养(感性经验或直接经验)
中小学智育:关注知识的逻辑性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智力品质: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创造力
帮助幼儿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
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
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效途径
幼儿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主要途径
日常生活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
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保护和促进作用
非智力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动机、爱好、好奇心、求知欲、需要
幼儿的知识建立在感性经验上—直接经验
德育的实质:社会道德个体化
对幼儿实施的品德教育
五爱: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
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结果
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品质的结合
主要表现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个性的核心:性格
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原则
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途径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范例是树立榜样
解释和说服
练习是行为多次重复
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爱幼儿是向幼儿进行德育的前提
活动及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
1.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
2.直观、形象、切记说教,切忌空谈
3.注意个别差异
及时表扬
知道行为的产生的后果
转移注意力
让幼儿理解行为后果的技巧
培养幼儿感受美(审美基础)、表现美(核心:想象和创造)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学前教育阶段,美的启蒙重点在于: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基础)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美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幼儿艺术创造的主动性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审美感知具有表面性(浅显,肤浅)
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开端和基础
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是实施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
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通过游戏进行美育
幼儿美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
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重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体育是基础
智育是关键
德育是根本
美育是灵魂
体质是人的身体素质
社会领域特点:个性、社会性(核心)、社会化
基础|核心
动力
精神力量
关键
大自然是幼儿美育的丰富源泉
美感表现的特点:模仿性、表面性(肤浅性)、活动性
本质:生活教育
关键词:自我保护或安全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