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发生规律的科学。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 边缘 交叉 的科学
心理学源于哲学
研究动物与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注意 伴随的心理状态
情绪。 情感
意志行动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过度阶段)
理想 兴趣 信念 爱好 需求 动机 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能力 性格(后天 核心)气质(先天)
是一门研究 教育教学情境 中 教与学 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教师(主导)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载体)
硬件设施(物质环境) 和软件设施(社会环境)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
1868 俄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 俄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24 廖世承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布鲁纳 课程改革
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
奥苏贝尔 认识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布鲁纳总结 会煮盒饭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布洛卡通过解刨失语症患者证明了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
枕叶。 视觉
颞叶。 听觉
顶叶。 感觉
额叶。 动觉
左抽烟 抽象逻辑思维 言语中枢 理性言语 阅读 书写 运算 推理
右星空 空间知觉 形象思维情绪情感 欣赏音乐 艺术
12对脑神经
31对脊神经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先天的 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吮吸反射 膝跳反射 尝梅止渴
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反射 人和动物共有望梅生津 “望梅止渴”一般是
语词作为条件反射 人类特有谈虎色变 典故望梅止渴
兴奋: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
抑制:神经细胞处在暂时的减弱或停止的状态
同时诱导 孩子领睡前的闹觉
相继诱导 睡到醒来
同时诱导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相继诱导 开夜车导致第二天昏昏欲睡
客观。客观现实反应人的心理
主观。心理是人对现实的主观映像
能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应。改造世界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本论述各种心理学现象的著作
1879 德 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独立的宣告书 和生理学独立
意识的构造原素实验内省法
意识流
反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内省,主张实验方法西方心理学的 第一势力
整体
研究异常行为和无意识认为行为根源来源于欲望 性西方心理学的 第二势力
自我实现第三势力
奈赛尔皮亚杰加涅 知识等于信息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指向性:选择,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集中性:保持,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并抑制多余活动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选择功能:指向
保持功能(维持功能):集中
调节和监督功能:最重要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目的,无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的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差异律)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活动律)4刺激物的新异性
1当时的需要2当时的特殊态度3当时的直接兴趣4个体的知识经验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出内外因素的干扰
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现象
分散(分心):注意离开当前应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吸引
广度(范围):7+_2个组块
分配:同一时间,同时做多个事
转移:不同时间,先a后b
运用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注重讲演,板书和教具的使用
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
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组织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视觉(主导),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机体觉(内脏觉)平衡觉,运动觉
暗适应 由明到暗。视觉感受性提高
明适应 由暗到明。视觉感受性下降
嗅觉适应
同时对比。 月明星稀
继时对比。 吃糖后吃橘子橘子特别酸
正后像负后像。 彩色的负后像颜色与原色互补
不同感觉相互影响,相互补偿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绝对感受性:觉察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觉察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强度)音量你1 你爸10 从无到有差别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量100人合唱加10人感觉声音变高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综合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视崖实验)方位知觉,,,
时间知觉
真动知觉
两静相继。动画片
一动一静相同时。临车火车开动
来回移动。星星眨眼
一动一静相继
群体。东北人性格豪爽
一好百好 爱屋及乌
陌生人 第一印象
熟人。 最近印象
认为别人也是如此 由己推人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时间错觉 倾斜错觉
区分对象和背景,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知识经验是它的决定作用
与部分密不可分。原则:1整体优先2整体影响部分3重要部分影响整体识别
清晨和晚上红旗都是鲜红色
又叫“思维的知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目的性,精确性(细微)全面性 深刻性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
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识记的快
记忆的时间长
最重要
再现的快,衡量记忆品质的重要标准
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历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形象 ,游览万里长城后头脑留下生动的印象一般以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为主
以亲身经历的事件有关。想起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
又叫语词逻辑记忆。 知识如概念,公式,定理,规则
易保持提取。 体操动作
情绪情感。 一朝被蛇咬
关于事实事件的记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知识,生活常识
怎么做。 how? 打篮球
有意识,主动。 回忆
不需要意识参与。 阅读再认法
识记,保持,再现。 保持重要,保持不住-遗忘
编码,存储,提取
无预定目的,无需方法和意志努力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不理解 死记硬背 效果差 遗忘的快
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
是指识记某种材料,经历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不完全学习
不能识记或再现,或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德国的艾宾浩斯最早进行遗忘实验研究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运用节省法(重学法)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趋势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及时复习)
1识记材料的学习程度和数量2动机和情绪3时间因素4识记的方法5系列位置效应6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7学习材料的性质
1消退说2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压抑(动机)说:由于情绪紧张遗忘属于这类4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话到嘴边现象)5同化说(奥苏贝尔,高级知识取代低级知识,有积极有消极)
再认:再度呈现仍能认识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回忆任务,并做一定意志努力,自觉
睹物思人
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联想回忆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循环复习
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和反复识记相结合
复习次数要适宜
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注意用脑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