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一般是指纯金属和合金。合金通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结合而成,且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金属材料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杂质含量小于0.2%及碳含量不超过0.0218%的纯铁、含碳量0.0218%~2.11%的钢、含碳量大于2.11%的铸铁,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震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
1.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即在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型的适应能力,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
2.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
(1)机械性能:金属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承受外力(载荷)作用时,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也称为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零件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机械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
(2)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密度、熔点、热膨胀性、磁性、电学性能等。
密度(比重):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根据密度计算金属零件的重量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金属的比强度(强度σ,与密度p之比)来帮助选材,以及与无损检测相关的声学检测中的声阻抗(密度p与声速c的乘积)和射线检测中密度不同的物质对射线能量有不同的吸收能力等。
熔点:金属由固态转变成液态时的温度,对金属材料的熔炼、热加工有直接影响,并与材料的高温性能有很大关系。
热膨胀性:随着温度变化,材料的体积也发生变化(膨胀或收缩)的现象称为热膨胀,多用线膨胀系数衡量,亦即温度变化1℃时,材料长度的增减量与其0℃时的长度之比。热膨胀性与材料的比热有关。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比容(材料受温度等外界影响时,单位重量的材料其容积的增减,即容积与质量之比),特别是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者在冷、热交替环境中工作的金属零件,必须考虑其膨胀性能的影响。
磁性:能吸引铁磁性物质的性质即为磁性,它反映在导磁率、磁滞损耗、剩余磁感应强度、矫顽磁力等参数上,从而可以把金属材料分成顺磁与逆磁、软磁与硬磁材料。
电学性能:主要考虑其电导率,在电磁无损检测中对其电阻率和涡流损耗等都有影响。
(3)化学性能:金属与其他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特性称为金属的化学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考虑金属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又称作氧化抗力,特别指金属在高温时对氧化作用的抵抗能力或者说稳定性),以及不同金属之间、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在金属的化学性能中,特别是抗蚀性对金属的腐蚀疲劳损伤有着重大的意义。
钢是指以铁为主要元素,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材料。2%通常是钢和铸铁的分界线。
钢按化学成分可分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三类。
非合金钢是指钢中各元素含量低于规定值的铁碳合金。非合金钢(碳钢)不仅价格低廉、容易加工,而且能满足一般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是最广泛应用的材料。
可分为低碳钢(W。<0.25%)、中碳钢(0.25≤W。≤0.60%)、高碳钢(W。>0.60%)。
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作机械零件、工程结构件,一般属于低、中碳钢。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作刀具、量具和模具,一般属于高碳钢。
非合金钢按钢的主要质量等级分类见表
此外,非合金钢按冶炼方法不同,可分为转炉钢和电炉钢;按冶炼时脱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等。
(1)牌号表示方法:由屈服强度字母Q、屈服强度数值(单位为MPa)、质量等级符号(A、B、C、D,质量依次提高)、脱氧方法符号(F—沸腾钢,Z—镇静钢,TZ一特殊镇静钢)四部分按顺序组成。
例如Q235AF,表示σ,≥235MPa,质量等级为A级,脱氧方法为沸腾钢的碳素结构钢。
(2)特性:价格低廉,工艺性能(如焊接性和冷成型性)优良。
(3)应用:主要用于一般工程结构和普通机械零件。碳素结构钢通常热轧成各种型材(如圆钢、方钢、工字钢等),一般不经热处理而直接使用。碳素结构钢的应用见表2H311011-2
(1)牌号表示方法:用钢中平均含碳量的万分数表示钢号。例如45钢,表示平均含碳量(W。)=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当钢中含锰量较高(Wm=0.7%~1.2%)时,在两位数字后面加上符号“Mn”,如65Mn钢,表示平均含碳量(W。)=0.65%,并含有较多锰的优质碳素结构钢(Wm=0.9%~1.2%)。如果是高级优质钢,在数字后面加上符号“A”;特级优质钢在数字后面加上符号“E”。例如:08钢,表示平均含碳量(W。)=0.08%的钢。
(2)特性:与碳素结构钢相比,夹杂物较少,质量较好。力学性能根据碳质量分数不同有较大差异。
(3)应用:主要用于机械零件,一般都要经过热处理后使用。典型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应用见表2H311011-3
锅炉钢主要指用来制造锅炉过热器、主蒸气管和锅炉受热面的材料。对锅炉钢的性能要求主要是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一定的高温强度和耐碱性腐蚀、耐氧化等。常用的锅炉钢有平炉冶炼的低碳镇静钢或电炉冶炼的低碳钢,含碳量W。在0.16%~0.26%范围内。制造高压锅炉时则应用珠光体耐热钢或奥氏体耐热钢。近年来也采用普通低合金钢建造锅炉,如12锰、15锰钒、18锰钼铌等。
(1)不锈耐酸钢简称不锈钢,它是由不锈钢和耐酸钢两大部分组成的。简言之,能抵抗大气腐蚀的钢叫不锈钢,而能抵抗化学介质(如酸类)腐蚀的钢叫耐酸钢。一般来说,含铬量Wc大于12%的钢就具有了不锈钢的特点。
(2)不锈钢按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又可分为五大类:即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及沉淀硬化不锈钢。
(1)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的合金钢。它包括抗氧化钢(或称高温不起皮钢)和热强钢两类。抗氧化钢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但承受的载荷较低。热强钢则要求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相应的抗氧化性。
(2)耐热钢按其正火组织可分为奥氏体耐热钢、马氏体耐热钢、铁素体耐热钢及珠光体耐热钢等。耐热钢和不锈耐酸钢在使用范围上互有交叉,一些不锈钢兼具耐热钢特性,既可作为不锈耐酸钢,也可作为耐热钢使用。
(3)奥氏体耐热钢:含有较多的镍、锰、氮等奥氏体形成元素,在600℃以上时,有较好的高温强度和组织稳定性,焊接性能良好。通常用作在600℃以上工作的热强材料。典型钢种有1Cr18Ni9Ti(321)、1Cr23Ni13(309)、0Gr25Ni20(310S)、1Cr25Ni2OSi2(314)、2Cr20Mn9Ni2Si2N、4Cr14Ni14W2Mo等。
(4)马氏体耐热钢:含铬量一般为7%~13%,在650℃以下有较高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和耐水汽腐蚀的能力,但焊接性较差。含铬12%左右的1Cr13、2Cr13,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钢号如1Gr11MoV、1Gr12WMoV、2Cr12WMoNbVB等,通常用来制作汽轮机叶片、轮盘、轴、紧固件等。此外,作为制造内燃机排气阀用的4Cr9Si2、4Cr10Si2Mo等也属于马氏体耐热钢。
(5)铁素体耐热钢:含有较多的铬、铝、硅等元素,形成单相铁素体组织,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气体腐蚀的能力,但高温强度较低、室温脆性较大、焊接性较差。如1Cr13SiAl、1Cr25Si2等,一般用于制作承受载荷较低而要求有高温抗氧化性的部件。
(6)珠光体耐热钢:这类钢在500~600℃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及工艺性能,价格较低,广泛用于制作600℃以下的耐热部件。如锅炉钢管、汽轮机叶轮、转子、紧固件及高压容器、管道等。典型钢种有16Mo、15CrMo、12Cr1MoV、12Gr2MoWVTiB、10Cr2Mol、25Cr2MolV、20Cr3MoV等。
有色金属是指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1)重熔用铝锭(以下简称铝锭)是采用氧化铝-冰晶石熔盐电解法生产的纯铝。
(2)铝锭产品按化学成分分为8个牌号:A199.85、A199.80、A199.70、A199.60、A199.50、A199.00、A199.7E、A199.6E,其中数字代表化学成分(质量分数)Al不小于该数值。
(1)以铝锭为主要原料,依照国家标准或特殊要求添加其他元素,如硅(Si)、铜(Cu)、镁(Mg)、铁(Fe)等,改善纯铝在铸造性、化学性及物理性的不足,而调配出来的合金。
(2)根据主要合金元素差异,现有四类铸造铝合金产品:铝硅系合金、铝铜合金、铝镁合金、铝锌系合金,可用于铝合金铸件(不含压铸件)的生产。
以压力加工方法生产的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板、带、箔、管、棒、型、线和锻件)及其所用的铸锭和坯料。
(1)无缝圆管是对坯料采用穿孔针穿孔挤压,或将坯料镗孔后采用固定针穿孔挤压,所得内孔边界之间无分界线或焊缝的管材。
(2)有缝管材对坯料不采用穿孔挤压,而是采用分流组合模或桥式组合模挤压,所得内孔边界之间有一条或多条分界线或焊缝的管材(包括圆管、矩形管及正多边形管)。
(3)焊接管材用轧制的板材或带材焊接而成的管材,在焊接边界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或焊缝的管材。
(1)铝合金建筑型材可分为:基材、阳极氧化型材、电泳涂漆型材、喷粉型材、隔热型材。
(2)隔热型材常被称为断桥铝合金,它是以低热导率的非金属材料连接铝合金建筑型材制成的具有隔热、隔冷功能的复合材料。
电工用铝和铝合金母线(亦称铝和铝合金排),按材料种类分为铝母线和铝合金母线。
机电安装工程涉及的有色金属材料还包括:铜、钛、镁、镍、锆金属及其合金。
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按照生产过程,并兼顾到某种产品的特定用途,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分为冶炼产品、加工产品、复合材料、粉末产品、钎焊料五类。
2H311010
机电工程常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