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斯王宫
泰伦卫城
①克里特文明(米诺斯王宫)
②迈锡尼文明(泰伦卫城)
③荷马时代(战争史诗《伊利亚特》)
④古风时期(公共建筑、多立克、爱奥尼出现)
⑤古典时期(柯林斯、神庙、剧院、广场)
3、古爱琴—古希腊的建筑背景解读(建筑的诞生、演变逻辑)
地形:山地、半岛、海盗、城邦
气候:温和、湿热(建筑空间外向,室内空间不发达)
材料:粘土(雕刻)、木材(前期)、石材(大理石,后期)
宗教:泛神论(万物有神,神有人格)
社会:自由民主制度(男人的民主,民主的奴隶)
生产:航海技术发展,吸收来自埃及、西亚的技术成就
地形:埃及(平原、山地),西亚(平原),希腊(山地,海岸)
地域性问题
气候:埃及(炎热),西亚(炎热,干旱),希腊(温和)
埃及(炎热),西亚(炎热,干旱)
希腊(温和)
材料:埃及(夯土、陶土、木材,砂石),西亚(夯土、陶土),希腊(木材、大理石、陶土)
建筑形式
海岛地形,依山而建,顺应地势错落布置;
西北角有矩形剧场遗址(长方形);宫殿外围不设防。
以院落为中心,布置宫殿主体;
室内布局复杂称为迷宫;
西侧是仪典部分,有轴线;东侧是生活部分没有轴线
上粗下细,木梁柱体系
空间明朗轻快
尺度亲和,比例宜人
古埃及(外部形体、外部轴线和院落)
防卫性
不设防
古埃及(轴线、威压)
古西亚(无轴线,院落,空间不发达)
克里特(仪典轴线,生活无轴线,中心院落)
古埃及(巨石柱、石梁、厚墙)
古西亚(细石柱石梁)
克里特(木柱、木梁、上粗下细)
半岛地形,依山而建,重视防御性。
门院组合没有轴线。
巨石砌筑而成,出现假券和叠涩券(过形态)
造型:正面石板上刻有一对雄狮护柱的浮雕。
结构:叠涩券结构。雕刻的石板不承重,砌体承重,表现结构理性。
结构理性
①整体风格一致。
②基于半岛地形,需要考虑防御性,所以巨石砌筑、院落、大门是主要空间构成
③有较强的结构理性表达
①依形就势的场地利用思想。
②以正厅、院落为元素的布局手法
③正厅的端墙式神庙空间原型。
④叠涩券演变而来的三角形山花装饰手法
⑤上粗下细、具有段落感的石柱构成
⑥最早的剧场建筑一一长方形。
①范围: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海岸,爱琴海岛屿(吸收多元建筑技术、文化)
②社会:雅典带领城邦取得希波战争胜利之后,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给建筑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动力。
③经验:版图扩大,广泛吸收西亚、埃及、克里特、迈锡尼、多立克、爱奥尼地区的建筑成就。
④政治:男人的民主、民主的奴隶
①荷马时期:正厅为主要住宅形制。材料是木头和陶土。出现神庙的原型。
②古风时期:圣地建筑群开始形成。材料是石头。出现神庙和柱式。
③古典时期:圣地、神庙建筑成熟。材料是石头。古希腊三柱式定型。
④希腊化时期:受到古西亚、古埃及的影响。材料是石头。出现集中式构图。
①因地制宜(科学精神):建筑多根据地形进行布置,不刻意追求体型对称完整,可布置于断坎和坡地。
②以人文本(人本主义):建筑也根据人的视觉体验布置不刻意追求正位,存在视差校正法
①总平面:选址多为远郊的自然环境中,贴合于神话传说与自然环境协调,重自然形态不求平整对称
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不求轴线、纵深、序列、严整
根据人的视线和场地特征布置建筑;
主要功能:剧场、竞技场、会堂、神庙等
①总平面:峡谷、山地,紧靠悬崖,依山就势修建;场地存在明显坡度。
②平面:之字形道路,根据人的行进视线变化布置建筑方位;主要建筑为阿波罗神殿和剧场。
③结构:半圆形剧场依山地坡度修建;阿波罗神庙为石梁柱
占据视线高点,形成统率地位
②平面:功能分别为雅典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等;各建筑形式统一,多变的群体关系
结构也是形式;变化丰富,富有理性
最初原型为爱琴文明时期贵族府邸的正厅。
两坡屋顶,以山墙面为主立面,三角形山墙的殿宇形制。
为遮雨,沿边搭棚,发展为柱廊。
端墙——单廊——前后廊——假围柱——真列柱围廊——双列柱围廊
等级区分:端墙<单廊<前后廊<假围柱<真列柱围廊<双列柱围廊。
承重与围合构件被做成可以被识别的形状
线脚方向遵循受力方向。
雕刻集中于围护部分 (结构理性精神)。
色彩表现也遵循结构理性。
①以弗所的猎神阿丹密斯神庙(早期爱奥尼柱式:更大、更高、底部高浮雕)
②萨摩斯的第三个天后赫拉庙(古希腊最大的庙宇)
柱础
柱身
柱头
檐口
檐壁
额坊
承重构件质素无华,非承重构件装饰雕刻;
垂直构件作垂直线脚或凹槽,水平构件作水平线脚;
每种构件都可以可以识别。
粗大雄壮(1:5.5-5.75)
柱间为1.2-1.5个柱底径
表现男性的阳刚
②檐部:高大,为柱高的1/3;设三陇板,陇间板(木构建筑转化而来)进行雕刻。
③柱头:倒置圆台,不加雕刻。
④柱身:有明显的收分和卷杀,断面20道尖利凹槽。
⑤柱础:不设。
⑥台基:三层朴素台基
整体到局部,上到下
修长秀美(1:9—10)
柱间2个柱底径
女性柔美气质
②檐部:较小(柱高的1/4);不设三陇板,做小齿饰(来自小亚细亚)
③柱头:剑盾母题,涡卷装饰
④柱身:没有收分与卷杀;断面24道圆角凹槽
⑤柱础:富有弹性的柱础
⑥台基:自由
①柱头:在爱奥尼基础上,加忍冬草装饰
②表现少女的婉约、精致
24.古希腊建筑-独特形式问题的自我立场 (几何美、客观美) ①来自神话的人本主义美学观点:以人为本一人体美感一注重比例一美的统一性一美的客观性。
“数是万物的本质”,美是数理和谐的体系。
简单的几何形是一切形的基本”,建筑几何形式
“美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度量”,人所能感受到的秩序
数理关系、几何关系
以几何形式求统一,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
①总平面:因地制宜,平面不对称,位于卫城西端坡地
②平面:中门设坡道,两侧各三根爱奥尼柱;北翼为陈列室,南翼为敞廊。
同时使用多立克柱(外)和爱奥尼柱(内);
为适应地形高差,屋顶断裂为两段。
①总平面:位于卫城建筑群中心
②平面:长方形,列柱围廊式
1)多立克柱廊为主要造型
2)光影对比,虚实对比强烈
3)尺度合宜,风格开朗
5)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
1)四根爱奥尼柱
2)室内双层多立克柱
3)为保证柱式比例协调
⑤装饰:红蓝彩画、金碧辉煌装饰
思考题1:请用三个案例回答,“结构”与“建筑”的关系
伊士达城门
②“结构”可以限制建筑
③“结构”可以为建筑添加新的“功能”
①神庙位于地势最高处(视觉强调法)。
②神庙的体量最大(主从对比法)。
③形式最隆重,唯一的围廊式庙宇
④装饰和雕刻最华丽,气氛欢快热烈
①总平面:位于卫城一侧的断坎上,为适应地势高差,处理为非对称平面。
②平面:由三个小神殿(分别祭祀雅典娜、伊瑞克提翁和波塞冬),两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组成。
形态婉约,爱奥尼和变体(女郎柱)
29.伊瑞克提翁神庙与帕提农神庙的对比效果总结(对立与统一)
①亮度较高的墙面与明暗兼具的柱廊面的对比
②非对称的活泼形体与端庄的规整形体的对比
③结合自然(断坎、山崖)与人工造物的对比
④爱奥尼秀美风格与多立克端庄风格的对比
⑤实墙面与虚柱廊的对比
⑥小体量与大体量的对比
①避免了体形和样式的重复
②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相得益彰
③对比之外,还有整体性(柱式、柱廊的相似母题)
因地制宜,各建筑并非正位布置,而是既考虑山下的视线也考虑置身其中的观赏角度(特别是伊瑞克提翁神庙对断坎的使用)
采用相同的大理石材质,采用相似的山花、柱廊体系;
以帕提农神庙和雅典娜像为主体,表达主次统一的群体关系。
利用柱廊表现强烈的明暗对比、虚实对比调大建筑和小建筑的体量对比;
伊瑞克提翁面向帕提农柱廊的一侧为光洁的实墙面,强调明暗和虚实对比;
强调多立克柱和爱奥尼柱的对比
①希腊、雅典政治局势稳定,国家统一,为建筑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②航海业发达,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为建筑提供了动力
③民主精神体现在建筑的空间性格上
①克里特:正厅、柱式
迈锡尼:结构理性,砌筑工艺。
小亚细亚:齿形檐口,院落组合
古埃及:柱式的段落、结构,集中式构图
⑤建筑功能繁荣,世俗建筑类型发展丰富。
⑥人文主义精神深入人心。
32.古希腊的公共建筑类型增长(公共建筑类型发展的逻辑?)
①主要类型:风塔、剧场、会堂、祭坛、奖杯亭和广场等。
②基本逻辑: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思想进步。
③建筑风格:讲求比例、亲和尺度和实用功能,而不是空间威压、宏大。
图4-17 雅典风塔平、立、剖面
①平面:八角形平面,四面朝向正位。
②立面:顶端有日晷、风标,东北面和西北面各有一门廊门前两根科林斯柱
①平而:由剧场和大会堂构成,大会堂为矩形平面;为避免阻挡视线,会堂室内柱子放射式排列;剧场依山而建
②结构:观众席布置铜瓮,起到共鸣作用
①平面:主要空间为“口”字形;两翼前伸,祭台前为大台阶。
②立面:主入口13开间;爱奥尼柱;上段为柱廊,下段为高浮雕。
造型:三段式处理,分为基座、主体、顶部;使用爱奥尼柱式,集中式构图
①平面:方形基座、上段为实心圆柱体,采用科林斯倚柱
②功能:希腊人为表彰音乐竞赛而设置的纪念亭
①平面:梯形平面,由带柱廊的公共建筑围合;尽端设置神庙
②功能;露天集会,集市场所,城市与商业活动并置。
①创建了古希腊柱式;确定了柱子形态的基本段落,形成了艺术(形式)与技术(结构)的统一
②强调了建筑与自然关系:圣地建筑群,依托自然、顺应自然。
③发展了公共建筑的类型:有神庙、广场、市场、剧场、会堂等
③发展了群体规划手法:非轴线、分散式、重功能、依形就势。
⑤进行了雕塑与建筑的结合:将建筑当做雕塑,表现光影、体积比例和细节。
①历时性研究视角(纵向史观):形式的完美,功能的发展。
②共时性研究视角(横向史观):石梁柱体系进步;形式与结构的统一;空间丰富度提高
中国建筑讲求空间(“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道德经》);
希腊建筑讲求建筑实体(空间作用削弱)
④结论:希腊建筑在形体、形式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奠定了西方建筑重形体的基调,但空间方面不发达。
古埃及:形式与审美习惯滞后于技术发展,逐步摆脱局限性。
①传统住宅(木、土、芦苇)
②玛斯塔巴(夯土、土砖、仿芦苇形式的装饰)
③金字塔(石构,摆脱仿木构装饰)
古希腊:材料迭代后转化、保留过往做法,扬弃、转化为新形式
①传统住宅(木构、夯土、木构三陇板、陇间板)
②正厅住宅(石构、梁柱、石构三陇板、陇间板)
③神庙建筑(石构、梁柱、石构三陇板、陇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