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叙事纪实为主,但常穿插说理内容,如游说论辩之辞、书信等。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特征:记事比较简单,不成系统,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商书》的《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尚书》六体:典、谟、训、诰、誓、命
1、不再是片段,而是长篇大论;
2、采用了一些文学手段和修辞手法;
3、题目已经显示文体的区别;
4、常用词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有所不同。
简介:《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哀公十四年(前481)。
“春秋笔法” :《春秋》语言简炼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微言大义”。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简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1、民本思想。记述根据人民利益发表的政见。
2、爱国思想。赞扬开明政治,揭露残害人民的暴君。
1.叙事成就较高,叙事富有故事性。
2.擅长描写战争。
3.擅长刻画人物。
(1)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耐人寻味。
(2)人物语言--行人辞令之美。
(3)议论语言——君子曰、仲尼曰的形式。
(4)比喻手法--成语警句。
简介: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文偏重记言。与《左传》相为表里,故后来又名《春秋外传》。
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由注重天命转而对人事重视,以民心的向背为施政的依据。
1、以记言为主,同时注意描述人物的精神面貌。
2、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
但也有十分幽默风趣的人物对话。
3、非出一人之手,文章风格并不统一。
《战国策》
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二百四五十年间谋臣策士的言论和活动。作者不可考,大概是战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向重加整理,按国别整理为十二策,定名为《战国策》。
1、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2、宣扬争名逐利的人生观。(曾被视为“畔经离道之书”。)
1、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
2、语言铺张扬厉,富于文采;
3、善用寓言说理。
1、成为史传文学之祖。
2、成为散文创作的楷模。
3、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